第(3/3)页 至于文臣怎么想,这些粗犷汉子没那心思去管。 至于读书人李凤梧是不是觉得在辱骂他,林宗棠也浑然不惧。 一甲探花,应该能听出这话的言外之意。 抛去立场不同的事情,林宗棠是真的服了大宋雏凤。 恐怕不仅他林宗棠,偌大的大宋朝野,至少有七成的文臣武将,自认做不到李凤梧这些事情,对大宋雏凤的功劳和升迁,更是没有丝毫怨言。 使金、使大理、使辽。 三使,简直漂亮的不能再漂亮。 这样的大宋文臣,就算是武臣,对此也没有丝毫怨言。 而是由衷的佩服。 关键是这货并不是儒雅的读书人而已,襄阳死战,这位大宋雏凤可是坚守到了最后,等到了李睿磨磨蹭蹭的支援,才挺着脊梁回到了临安。 这样的读书人,又岂仅仅是读书人而已? 这就是大宋的脊梁啊! 大宋尖刀宗平,飞骑李睿之外,宋金二次大战出现的三个人才,襄阳卢震,在死守襄阳后擢升光化军副将,后迁利州路兵马都监,旨意一出,卢震高升数级,竟然成了利州路都钤辖。 品秩相当于一军之副都统制。 武功大夫、安丰军副都统制、寿州知州辛弃疾。 这位大宋辛青兕终于再进了一步,依然文武并封,摘掉了因为赵恺挂过虚职而让权兼的安丰军节度使一职。 正式成为一军节度使。 当然,在文职方面,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 这个职位有点令人难以揣测。 不过想到淮南东路那边,本来空职没有,能硬生生给辛弃疾一个淮南东路招讨使,都算是官家绞尽脑汁的事情。 这样一来,文武并封的辛弃疾,再一次向着枢密使的位置迈进。 当然,升职的不仅这几人。 还有许多地方州府路军,都有变动,只不过平迁居多,像这般升职的却不鲜见。 有心人很快现了此次大范围人事变动的诡异之处:但凡是宋金二次大战中因功升职的,这一次人事变动中,都或大或小幅度的升官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