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以史为鉴-《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3)页
李世民微笑颔。
那此迂腐的人士面面相觑,眼睛瞪得铜铃般大,但有了杜如晦、魏征的力挺,这些人又哪敢冒出来受到众所唾弃呢?
“陛下,正如魏大人说的一样,杨广的眼中只有自己的丰功伟绩,那里能够理解百姓的苦!臣记得陛下与太上皇说过一句话的一句话很经典……”到了关键的时刻,秦风故意止住不说。
李世民眼睛弯成了一条线,故作不知道:“朕说过的话很多,不知你指的是哪句话。”言下之意,他说了很多经典的话了。
秦风心下暗笑道:“陛下当时向太上皇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哦?亏你还记得,若你不提朕都忘记了。朕就说嘛……杨广身为皇帝站在万万人之上,自以为能够主宰一切,却不知正是因为有万千百姓在,他才能成为一国之君。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会被百姓推翻。”说到最后,李世民莫名其妙的自恋了起来。
秦风无语至极,一字一句,甚至连停顿都与当日没有丝毫差错,还说什么“朕都忘记了”。
房玄龄、杜如晦相互望了一眼,大家都知趣的没有说话,他们这个皇帝算是难得的英主,但是有一点却让两人至始至终都接受不了:特别自恋,时不时的就会夸自己几句,让他们都为之脸红,当事者却一副洋洋自得的模样。
“杨广败就败在过于心急,不明白欲则不达的道理。他不知民情、不体恤民心,前朝才有二世而亡的下场。《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故而在开江南时,臣认为我朝当怀谨慎之心、爱民之心,一步一个脚印去执行,对于历朝历代开之事,我们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最终,使这项千秋伟业成为后世开荒野的典范。”
说到了这儿,秦风总结性的说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唯有如此,才能使大唐有前进途中少走弯路。”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满朝文武露出了动容之色。
“好一个‘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话真乃治世名言。”李世民眼中登时一亮。不知为何他对于这名言警句特别有感觉。李世民越是咀嚼,越觉得意蕴悠远,他大为赞叹:“若我大唐官员都以此为戒,我大唐必将更为富强。秦爱卿,回头你亲笔题字,将这二十七字写下,朕要将这二十七个字挂在皇宫太极殿的正殿之上,朕要让所有早朝官员引以为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