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国语-《1850再造中华》


    第(3/3)页

    正好河仙中学要举行国语朗诵比赛,鄚文沅便邀请胡雪岩、郭参事莅临中学,向两位客人展示河仙教育普及水平。

    比赛开始之初,鄚文沅介绍道:“河仙府地处后江入海口,又是暹罗湾海上贸易要冲。自先祖玖公开拓河仙,便有华人、马来人、柬埔寨人、暹罗人等各国族人来投。

    “如今的河仙府,共有四十多万人口,华人将近一半,其他以马来人、柬埔寨人居多。我们河仙自古便以广东客家话为官方语言,以汉字书写官方文书,这几年又开始推广简体字、罗马拼音,提倡使用国语。

    “我也在努力学习国语。不过,敝人不才,学得实在太慢,口音很重。”

    郭参事、胡雪岩相视一笑。这两人都算是帝国上流阶层,同样要学习国语,好与他人交流。

    胡雪岩还好,小时候上过私塾,也学过北京官话。他四处经商,会说官话更是必不可缺。

    不过,即便如此,胡雪岩的国语同样存在很重的南方口音。这也是国语的特征之一,北方人说国语,发音相对标准。南方人说国语,总归要带着些口音。

    郭参事是交趾明乡人,说得同样是广东客家话。这几年,他亦在努力学习国语。虽说他的国语还很蹩脚,但总算能与胡雪岩、鄚文沅等人交流,而无需借助外人翻译。

    郭参事叹道:“帝国幅员辽阔,各地口音不同。我们三人家乡各异,各自相距数干里,却能无阻碍的交流,国语功不可没。咱们还要在柬埔寨、老挝设置行省,若不大力推行国语,何以同化这些异族?”

    胡雪岩、鄚文沅皆点头称善。

    河仙中学的国语朗诵比赛,共有十几名选手参赛。各年级都有代表,明乡人、华人移民、交趾人、马来人、柬埔寨人,亦各有代表。

    本次国语朗诵比赛,以爱国忠君为主题。选手们朗诵的内容有杜甫的《春望》、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伶仃洋》、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有一名华人移民的儿子别出心裁,朗诵的是杨烜发表在民报上的一篇文章《论爱国卫生运动》。令人惊奇的是,他能够通篇背诵文章原文,毫无停顿与结巴,国语说得亦相当标准。

    郭参事大喜,当即决定选他为冠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