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河仙镇-《1850再造中华》


    第(3/3)页

    之后,中南半岛局势风云突变。越南西山政权坐大,攻破广南国。河仙镇顿失凭恃,总兵鄚天赐前往暹罗投靠国王郑信。

    越南西山阮氏为对抗暹罗,散播谣言,巧施反间计。郑信中计,派兵抓捕鄚天赐。鄚天赐则服毒自杀。

    不久之后,暹罗禁军发动兵变,囚禁国王郑信。郑信被迫退位。郑信的妹夫昭披耶却克里,中文名叫郑华,拥有华人血统,杖杀了郑信,篡夺暹罗王位。

    这就是当今泰国曼谷王朝的开国之主-拉玛一世。曼谷王朝深受郑信吞武里王朝的影响。至今,曼谷王朝历任国王都有一个中文名字,姓郑。

    暹罗第一个华人国王郑信,被杀。河仙镇总兵鄚天赐,自杀。这两人堪称是当时中南半岛最有权势的华人,却都结局惨淡。

    暹罗表面尊敬郑信,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提防汉人,处心积虑削弱华人移民的影响力。

    越南也趁机削弱河仙镇的独立地位。阮朝崛起后,把河仙镇置为嘉定府(西贡)下面的属城,相继取消河仙镇的免税、铸币、练兵等特权,河仙镇也一蹶不振。

    昙花一现的吞武里王朝,盛极而衰的河仙镇政权,是当时华人拓殖南洋的生动写照。

    华人移民进入南洋,人生地不熟,却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在异国他乡建立起一个个异域中华。

    他们之所以失败,除了以客犯主,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满清朝廷的袖手旁观。

    倘若乾隆皇帝承认郑信的吞武里王朝,暹罗人就不敢轻易反叛郑信。倘若乾隆大力支持河仙镇政权,处于各国夹缝中的河仙镇,就不会在暹罗、柬埔寨、越南中间苟且偷生。

    乾隆帝自诩为十全老人,可在处理吞武里王朝、河仙镇政权上,乾隆却十分短视,根本就没有认清华人独立政权的重要意义。

    当郑信、莫氏这种强人灭亡之后,南洋的华人移民就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每当社会矛盾爆发,华人移民就会成为当地土著不满情绪的宣泄对象,当地就会出现普遍性的排华现象。

    满清闭关自守,把华人移民视作天朝弃民。中华帝国则主动开放通商,志在殖民南洋,开始积极介入南洋局势,大力扶植华人势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