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河仙镇-《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广南国与西山朝争夺天下时,河仙镇出力甚大。阮氏亦投桃报李,对河仙镇鄚氏相当笼络。河仙镇升格为“总镇”,相当于省级行政区划。鄚玖的儿子鄚天锡则被封为“河仙镇总兵、大都督”。
河仙镇保留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的船队,宛如国中之国。当地的华人自称明乡社,欧洲人刚把河仙镇称为港口国。
除了鄚氏之外,还有许多华人移民,来到中南半岛闯荡。譬如,杨彦迪、陈上川率领的明朝遗民。
杨彦迪、陈上川原为郑成功部下,与清朝作战失败,复明无望,遂带领随从及亲眷三千多人,乘船五十余艘,向南投奔越南。
越南阮朝将杨彦迪、陈上川等人安置在柬埔寨的东浦地区,利用他们开发东浦之地,为越南所用。
可以说,当今东南亚很多地区,都是由华人开拓出来的。特别是明末清初,大量华人进入东南亚。
这些华人移民中,不乏像莫玖、杨彦迪、陈上川这样的佼佼者。但更多的华人移民,犹如乱世浮萍,随风飘摇,命运多舛。
作为外来者,华人移民与土著居民有着天然的利益冲突。华人吃苦耐劳,重视教育,用不了几代就会控制当地的经济。
然而,华人在南洋自始至终都缺乏强势的武装,托庇于周边政权,又不可避免地卷入列国战乱。
譬如,乾隆年间,暹罗内乱,缅甸趁机侵略暹罗,围困暹罗首都。缅军破城后大肆杀戮,暹罗国王、大王子被缅甸掳走,二王子投奔河仙镇。
乾隆帝支持暹罗,派兵攻打缅甸。河仙镇则充当了清朝耳目,不断向清朝、暹罗提供情报。
祖籍广东潮州、移民暹罗的华人郑信,则利用富商父亲的人脉,吸收暹罗境内的“潮州商帮”的财力,扩充军力,屡破缅甸驻军。
最终,郑信驱逐缅甸,统一暹罗,创立了吞武里王朝。
满清视南洋华人为天朝弃民,乾隆帝亦视郑信为篡逆,拒绝册封郑信为暹罗国王。越南与暹罗是世仇,自然也不乐意见到郑信坐大。
河仙镇夹在中间,则充当了乾隆帝、广南国的打手,与郑信两度开战。华人在中南半岛的两大割据政权,本该抱团取暖,却兵戎相见、自相残杀。
最终,河仙镇只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力量弱小,元气大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