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爱国卫生运动-《1850再造中华》


    第(3/3)页

    外婆任劳任怨,白天正常做工,遇到有人生病求医,就立马放下锄头,背上医药箱前去看病。赤脚医生看病,几乎都是无偿的。

    农村病人大多一贫如洗,最多给几个红鸡蛋,作为对医生的酬劳。白天耽误下的工分,生产大队会记上工分代酬。

    到了晚上,常有病人临时敲门求诊。遇到孕妇分娩,外婆二话不说,就跟着病人翻山越岭,到孕妇家中接产。清晨,她一身疲惫返回家中,上午还会接着到田地里劳作。

    在乡村当赤脚医生很辛苦,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正是干干万万个赤脚医生,才在那个年代撑起了中国的农村医疗,为广大农民提供起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杨烜深知这里面的清苦,说道:

    “乡村赤脚医生,主要提供一些最普通的医疗服务。譬如接生,我国孕妇分娩,主要靠接生婆。接生婆主要靠经验,口口相传,很多地方还存在陋习,导致婴幼儿夭折率很高。

    “赤脚医生将接受分娩培训,掌握科学助产方法,传播科学护理知识。除此之外,村民遇到头疼发热、跌打损伤,都可以找赤脚医生。

    “卫生部将主持编纂一部《赤脚医生手册》,内容涵盖常见病、接生常识、常用中草药、意外伤害防护、传染病预防、寄生虫病的预防、医疗护理等知识。

    “下个月,卫生部将组织一期培训,各省、特别市都要派人参加。省一级领导、省卫生部门领导、业务骨干,都要有人过来参加培训。

    “一方面,要讲清爱国卫生运动的伟大意义、实施步骤。另一方面,要部署培训赤脚医生。培训结束后,省一级要参照国家培训的模式,对县一级进行培训。

    “最后,县一级抓好爱国卫生运动的贯彻落实,组织为全县所有乡村培训赤脚医生。这项工作,要在年底之前看到成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