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北洋通商大臣-《1850再造中华》
第(2/3)页
回到新官制问题上,咸丰问道:“肃六,你说取消满汉同堂制度。可内阁六部,一下子要裁撤六个从一品的尚书、十二个正二品侍郎。
“这些尚书、侍郎掌握着六部的实权,也是大清的肱骨大臣。他们一下子没了岗位,朕该如何安置他们?尚书侍郎之下,又有许多的司官书办,都将丢掉饭碗。若骤然裁撤,恐怕人心不稳呀。”
肃顺胸有成竹,却逆着咸丰的意思说道:“皇上,奴才以为,六部堂官要裁撤,地方督抚也要裁撤。尤其是同城办公的督抚,多有不合,彼此内斗不休,理应裁撤。
“不过,官员有裁撤,也应有新增。中央层面,内阁可以增设部门。地方上,东北、西北,都应该增设行省。如此两相抵消,足以安置裁撤下来的冗员。”
咸丰很感兴趣,说道:“肃六,你是个有办法的人。具体怎么增设,你说说看。”
肃顺得到鼓励,眉飞色舞地说道:“内阁六部,沿袭已久,只能维持朝廷最基本的运转,已不能应对当前的内忧外患。必须增设新的部门。
“第一要紧的,则是要增设一个外务部门,专门负责与各国打交道。大清的理藩院,只负责处理蒙、藏、回等少数民族,以及朝鲜等外藩,兼办对俄外交。
“大清国与洋人交涉,并无专门的部门,亦无专人负责。礼部、理藩院互相推诿,朝廷只得让两江总督代与洋人交涉。粤匪僭居两江后,改令直隶总督代表朝廷与洋人交涉。
“奴才悉心访查,得知各国政府均以外交为头等大事,外交部为内阁诸部之首。而江督、直督代办外交,一来不熟悉夷务,二来难免挟洋自重。不如增设一个外务部,专司对外交涉。”
增设外务部门,百官对此呼声很高,却最为咸丰所不喜。满清自视为天朝上国,外国要么是满清的藩属,需要定期朝贡,要么是蛮夷之国,不知礼节,不通音信。
道光以前,清廷尚能维持这种朝贡外交体系。到咸丰即位时,洋人已在中国近海耀武扬威。咸丰无力抵御外侮,只得采取驼鸟政策,避免与洋人接触。上行下效,清朝官员亦不愿与洋人交涉。
与之相反,杨烜做中华帝国皇帝,积极与洋人来往通商,抢先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在洋人看来,中华帝国已经成为中国的正统,满清在国际上几乎毫无地位,对国际事务亦毫无话语权。
因此,肃顺认为,增设外务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