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模拟总结:打破循环的帝王!(求订阅)-《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


    第(2/3)页

    此前始皇帝嬴政一统天下,登上大位之后,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反而因为苏澈的那一张世界地图,产生了征服世界的野心,然而受限于时代的限制,嬴政的野心终究是未能实现。

    不过嬴政并非没有成就,开辟航道,占据海外领土——到现在,那些被占领的海外郡县,依旧还打着大秦帝国属地的名号,因为距离太过于遥远的关系,他们还不知道,大秦已经亡了。

    这些航道所带来的贸易收入,不容小觑,特别是苏澈打算发展商业,进行海外倾销,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海外贸易,都是重中之重。

    对于自己这个全新的大汉帝国。

    苏澈早就想好了如何构建。

    内墨——这墨,当然是苏澈的新墨。

    作为墨家新圣,苏澈开创了科技兴国的主张。

    虽然后来暂且放下了,但并不意味着苏澈放弃走这一条路,相反,他认为这一条路非常重要。

    提高生产力,增大生产,促进商业,使人民变得富足。

    最终的目标是去掉人头税,使税彻底于无形,如此一来,底层百姓的压力将会彻底消失。

    久而久之,土地兼并这导致王朝崩坏的罪魁祸首,也会因此慢慢消失。

    毕竟土地不用交税,还没有人头税,这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谁会愿意将自己赖以生存的田地卖掉?

    哪怕那些豪族豪强们用了各种手段,最终还是兼并了土地,隐匿了农户,隐藏了土地,可问题是——这部分本来就不用交税,即便隐匿农户和土地,也不影响国家的正常税收!

    在古代,土地兼并的危害本质,就是国家的土地税源减少了。

    这样一来,会造成三个方面的问题。

    国家方面:税源减少了,财政吃紧,没办法支付昂贵的军费,打不起仗,赈不起灾,什么都做不了。

    社会方面: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劳工或佃户受地主的压榨,付出很大,所得最多维持生存线水平。

    治安方面:被迫离开土地的人变多了,为了维持生计只能抢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天灾,就会直接引爆矛盾。

    首先粮食产量减少,国家税赋更少,劳工和佃户会更受地主的盘剥,流民数量大规模增加。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可能坐着等死,只能组织起来,发动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需要镇压,国家又要花钱。

    镇压不利,农民起义成了流寇,穿州过省,破坏生产。

    这又进一步造成粮食产量减少,国家赋税再次减少,无以为生的人再次增加。

    这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时候要是国家还有对外战争,那更是雪上加霜。

    古代王朝有四大噩梦。

    一,土地兼并导致的贫富不均。

    二,气候变化导致的农业减产。

    三,蛮族入侵导致的统治崩溃。

    四,特权阶层腐化导致的行政低效。

    这四个现象交相辉映,宛若王朝挥之不去的梦魇。

    不管有多少改革家呕心沥血,却都逃不过这相同原因导致的死亡。

    每一个新王朝在取得政权后,都会开启新一轮的轮回。

    土地兼并——农民起义——战争消灭大量人口、荒地较多——鼓励农耕,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土地兼并。

    循环往复,不断轮回。

    每一个朝代的建立者虽然在初期尚能打击土地兼并,维持农民的权益,但是久而久之,随着政权能力的下降和新一代官绅阶层的形成,往往会人死政歇,以前的轮回又会再次上演。

    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有许多人物拿出了自己的改革政策。

    汉武帝时期的假民公田政策。

    王莽的改制,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

    王安石的青苗法。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雍正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当差。

    于此种种,

    一代又一代的改革者,力图根治土地兼并这一帝国的痼疾,由此让民众不再受饥饿冻馁之苦,让国家摆脱治乱循环的周期律。

    但是,

    他们全都失败了。

    这一次。

    苏澈再尝试打破这该死的王朝周期律,他要用自己的方法,彻底根除土地兼并。

    一般来说,土地兼并的本质是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太低了。

    所以,免除田税是苏澈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免除人头税,彻底减轻农民身上的负担。

    而墨家的科技兴国主张,自然也包括杂交出新的优良品种,以及开发出各种好用的农用器具。

    苏澈要真正的做到藏富于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