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损人不利己-《康熙国策顾问》
第(2/3)页
玉蓉在康亲王府的时候已经让医生检查过了,按照医生的说法,玉蓉不知道服用了什么药物导致了流产,而且这种药物会令她这一生永远都不会有孩子,一个女人、特别是一个皇上身边的女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能生育,当康亲王福晋将这个消息告诉玉蓉的时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般将玉蓉彻底击垮了,康亲王福晋对这件事的分析玉蓉并没有听清楚,其实她也不需要听清楚,宫里面的规矩她是明白的,身怀龙种的妃子饮食方面的安全措施毋庸置疑,能在这上面动手脚的人寥寥可数,皇上肯定是不会的,毕竟他有权利在每次房事之后回应一声不留,这样玉蓉也就不会怀上孩子了。那么剩下能动手脚的就显而易见,也只有宫里的那位老祖宗能轻易的、不用担心承担什么后果的让玉蓉顺利的服用下药物。既然连唯一的念头都没有了,玉蓉已经没有什么更多的好想了,谁也说不上哪一天自己就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意外丢了性命,与其这么糊里糊涂的死了,还不如快意恩仇,让自己活得更痛快一些。
“皇上说得是,我的那个妹夫要真算起来说是皇亲国戚也不为过,不过他实在是散漫惯了,平时也不太懂规矩,记得当初秦府以为建楼的事就差一点捅出篓子来,这一次又搞了这么个无根冬青的事来,还不知道下一回会搞出什么名堂呢。也亏得皇上不跟他计较,要不然怕是十个脑袋都丢了。”玉蓉装着没听出康熙的话里的意思的样子,一句话就把无根冬青的事上纲上线,等同于建高楼窥视紫禁这样大逆不道的情况了。
“哎……,这和他当初建楼的事不一样,再说了,当初他是刚回中土,哪里知道这么多规矩?你没听说么?他们在澳大利亚的时候因为气候潮湿炎热,已经习惯住楼房了。你别说,朕去他那里看过,那个楼房除了上楼的时候麻烦一点以外,要说舒适程度上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不知道这澳大利亚位于何处?想来当是个富庶之地。”康熙当然想不到玉蓉年纪不大却有这样的心眼,在康熙看来,秦有福是自己选出来当大清皇家军校的校长的,现在看来,这军校的确有可取之处,即使是将来不用秦有福了,也得等他训练了这一批军校学员以后才考虑。
“臣妾也觉得这澳大利亚应该是个好地方,若是能为我大清之属地就好了。只可惜秦有福现在还要当军校校长,要不然皇上就派他去给皇上开疆拓土去。”玉蓉顺着康熙的话说。
康熙摇了摇头:“这事怕是不容易的,你没听说么?秦氏一族几千人回归中土,遭遇海上风暴全部罹难,也只有秦有福一人侥幸。这海上风云变幻鬼神难测,开疆拓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臣妾听我妹妹说,秦有福的火枪可厉害了,弓箭刀枪难以匹敌,现如今这军校基本上都学的是火器,弓箭之类的已经不学了,难道我们大清的军队将来就不用弓箭了么?”玉蓉抛出了她反复考虑的撒手锏。
“这可不能这么说,我大清乃是马上得的天下,八旗子弟总是要练习弓马刀剑的,火枪的确犀利,但装填麻烦,供给起来也不方便,所以我大清子弟还是要修习弓马刀剑的。”被玉蓉这么一提醒,康熙想了起来,大清皇家军校现在的练习基本上都是以火器为主,基本上放弃了弓马刀剑,这样下去就丢了满人的一身本事了,看来以后得格外关注一些。
“臣妾也是这么觉得,我听我爷爷说,当初这大明也是有火器的,哪个城墙上都摆满了火炮,可是当真打起仗来,终还是要真刀真枪的摆兵亮阵,临了,还不是我大清得了天下?臣妾觉得,秦有福的这个训练方法有利有弊,火器虽然犀利,可是缺点却很多,当初全火器营在湖南攻城拔寨,可是几仗下来,火药没有了,只能班师回营。臣妾想,现如今秦有福所教授的乃是我八旗精英,学员中多是我八旗中要臣之后辈,这些人将来都是要领兵打仗的。现在这样在军校里使上几年的火器,说不定连如何舞刀弄剑都给忘记了,现在在京城是不愈火药补给,将来领兵打仗的时候要是碰上火药供应不上,手里的火器怕是用来砸人都嫌不顺手,所以这弓马刀剑还是要学的,再说……”玉蓉早就打好了腹稿,她准备先说动康熙解除了秦有福军校校长的职衔,到时候在挑拨一下,恐怕康熙就会完全放弃秦有福了,到时候他一个光杆爵爷,恐怕连县衙里的衙役都比不上,还不是任由自己怎么整治?
“够了!”没等玉蓉的话说完,康熙一声断喝,打断了玉蓉的话头。别看康熙年纪不大,可这么多年当皇帝,别的没学会,怎么分析人还是有点把握的,虽然他不知道玉蓉为什么跟秦有福过不去,但是就算是傻子都能听得出来,这玉蓉是不希望秦有福有什么好了。
其实康熙也承认,玉蓉说得话不无道理,这些天不少大臣也是这个意思,可大臣们说这个话没有问题,但是玉蓉不过是后宫的一个妃子,居然也议论起朝中大臣起来,而且有很明显的倾向性,这可就犯了忌讳,有后宫干政之嫌。康熙一惯在这件事情上非常谨慎,在他看来,历朝历代汉室江山每每出了乱子的时候最开始都是从后宫干政开始的,康熙不认为女人就先天上对政治缺乏敏感。他能当上这个皇帝就多亏了现在在宫里颐养天年的老祖宗,但是天底下像老祖宗这样的女人几乎找不着了。自己身边的女人哪一个都不简单,她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利益集团,一旦自己开了这个口子,让她们参与到管理朝政上,就等同于对她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开了一个口子,势必打破目前的平衡状态,大清朝说不定由此便会乱成一团,现在大清入主中原刚刚站稳脚跟,一旦自己内部乱起来,大元朝的前车之鉴便是大清的范烈,康熙宁愿凡是谨慎一些,宁愿犯一点错误,也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耽误了大清朝的命运。
屋里传出的动静一下惊动了侍寝的太监和宫女,马上便有人进来查看动静。康熙翻身下床,一边的小太监赶忙上前帮他穿上了衣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