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惊蛰(九)-《一个人的甲午》


    第(2/3)页

    为了这次和谈,为了平息帝国内部那种不计国力的愚蠢的疯狂,伊藤博文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和让步,甚至就连陆军元老山县有朋也被迫放弃了在陆军中的地位,以换来伊藤博文首相地位的连任,换来各个派阀和议会的支持可是这样的支持究竟能持续多久,能有多大的力度,也只有伊藤博文心中明白。

    这次在和谈中,和谈使团不顾英法美等国的强烈质,断然提出让清国赔款的要求,其实也是伊藤博文的一种无奈之举。朝鲜问题已经被清国巧妙的扔在了一边中日和谈也再没有多少可以讨价还价的东西了,如果自己就这样空手而归,可以想见国内的舆论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出来,即便是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浪人团体叫嚣着要诛杀自己这个国贼。

    当然藤博文也非常清:的知道,清国是断然不会答应赔款的要求的谈必将会因此陷入僵局当中,而各国也必将会由此进行干预。这些天来一直都保持着和外相陆奥宗光的联系,就是希望通过西方各国施加的压力衡国内此起彼伏的反对声浪,这样一来,在做足了应有的强硬姿态后,他也可以用一种体面的方式与清国签订合约了。至少,该争的他已经争过了,没有达到目的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干预,有了这样一层理由,他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至于国内些疯狂叫嚣着要与清国决一死战的呼声,伊藤博文根本就不屑一顾,那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帝国当然而且肯定能够击败衰老虚弱的清国,但是绝不是现在。

    帝国与清国相比,最大的势便在于帝国已经完成了向一个近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帝国在这条道路上面已经领先了一步。而清国却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这个国家太过庞大和陈旧,包袱太深太重,要顺利完成这样的改革绝不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时间可以做到的,只要帝国能够挺过眼前这一关,尽快恢复元气,大力发展经济,构筑坚实的工业基础,以帝国体制的优越和国民的坚韧,就必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在清国奔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把清国这个庞然大物一头撞翻在地,把这个古老帝国的强国梦想扼杀在半途,然而利用这个国家的血肉把帝国送上亚洲之巅。

    而能够引领帝国完成这样的国运:革的人,此时的帝国内部除了自己还能有谁?只有自己才能平衡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才能驾驭陆军和海军的盲目冲动,也只有自己才是各方面都能够勉强接受的唯一人选。虽然时代潮流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会太多了,但是只要再有一次机会,伊藤博文坚信自己必将带领帝国迎来国运鼎盛的那一天。

    那将是何等波澜壮阔,又是何等无尚的荣光!能够有幸在这样的时代风潮里面,引领帝国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即便现在忍受再多的屈辱又算得了什么。

    想到此,伊藤博文猛地站起来,脸上重新恢复了他惯常的从容和镇定的神情,对和室外的侍从吩咐道,“给国内去电,催促陆奥君尽快说服议会,和谈是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了。”………

    ………………………………

    中日和谈陷入僵局的消息传来,特别是听到日本要求大清赔款的无理要求,朝野内外舆论顿时一片哗然。

    前些日子野内外便有不少声音,对光绪将朝鲜问题放在一边而颇多质疑,甚至就连谭嗣同也在《时务报》上发表文章,高呼唇亡齿寒清应彻底将日本驱逐出朝鲜。现在又闻听日本在一败再败的局面下,居然还无耻的向大清提出赔款要求,民心舆论骤然间有些激愤难抑。

    对此,光绪始终表现的很平静,似乎这一切都早在意料之中一样。

    民心舆论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意义上讲,民心舆论激扬的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意气和痛快,但是站在治理国家的大局出发,就必须懂得去妥协和隐忍仅仅靠一时意气只会坏事。像谭嗣同这样一些清流们高呼的与日本死战到底,说穿了不过是一时激愤,大清与日本的这一战,其实就是两败俱伤,两个国家现在都已经筋疲力尽,没有力量再打下去了谈是此时唯一的也最理智的选择。

    不过光绪也没有出面去制止这样的呼声,有这样

    明这个国家还有血性,总比整天看到一潭死水要且光绪最擅长的便是借势用力,以他现在的威望,民心舆论再如何义愤填膺都还不至于出什么乱子,他也正好利用朝野内外这样的声势坚决果断的推行军制改革。

    陈卓的总参谋部那边,1师的番号早已经公布了,辽东的聂士成和驻防旅顺的新建陆军第二镇各部,已经率先开始了整编,从各处新招募的兵员也在总参谋部的统一安排下始有计划的向辽东集结,总参谋部从新建陆军内部抽调的军官也正在奔赴辽东的路上。

    驻防京城的新建陆军第一镇左协也开始了扩编春节过后,总参谋部陆续从两淮等地招募的近一万余人已经到达丰台在原新建陆军学校总教习霍斯特和其他教官的带领下,进行基础科目的训练。

    这个霍斯特也比较有意思当初闻听慈禧和荣禄准备让他编练新军的风声后,悄无声息的便躲到了上海租界里面。直到光绪回京掌控住大局后,才如同休假完毕一边悠闲自得的回到京城。在旁人看来,霍斯特此举无是对光绪的忠诚,不过光绪却不这样看,这更应该看作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对自己一手训练出的那支百战百胜的新建陆军的忠诚。

    甲午之战,新建陆军的战绩已经充分说明了霍斯特的能力,这次,光绪干脆大笔一挥,给了霍斯特军府顾问的名义,将训练新式军队的重任全权交给了霍斯特。

    与京城和辽东火朝天的场面相比,此时山东半岛的局面要安静许多,也微妙许多。董福祥和程文柄所部近三万人仍然驻防在山东半岛,在王士珍所率的威海各部和段~瑞所率的新建陆军各部的前后夹击下,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