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迷雾中的开始(八)-《一个人的甲午》


    第(3/3)页

    其实这也是再正常不过初朝廷之中的大多数官员都没有把康有为的那几篇文章放在眼里,不过是几篇书生意气的文章罢了,能激起多大的风浪出来?却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几篇纵论时势号召募款的文章,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生生的把甲午风云以来的民心人气激发到了顶点。

    对于慈禧宫中用度中拨出五十万两银子的举动,光绪倒也没有感到有多少意外。甲午以来太太在民心人望上连着跌了几个大跟头,眼瞧着这么好一个延揽人心的机会,她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她要真的能耐得住性子,那才是稀罕事。更何况从宫中用度中拨款,说穿了也不过就是表面文章而已,这银子最后还不是从内务府中出,自己这个做皇上的,又怎么会在慈禧的日常用度方面克扣缩减,凭白的招人诟病非议。少不得光绪又给内务府下了道手谕后的日常用度一切如旧,不得有丝毫缩减。

    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候,光绪没精力也不想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上面过多计较,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借势,风潮既然已经起来了,趁着这股民心人气,他正好把几件过去不太好办的事情正言顺的办下来。放眼天下,谁又能比他更善于借势,又更懂得借势?

    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经过此前光绪召集军机处多次商议后,终于颁布了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的旨意。

    “从前设总理各国事务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即日起由军机领班大臣奕和李鸿章牵头,着手负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之各项事务李鸿章为外务部大臣,入值军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紧接着第二日,光绪又不动色的颁布了第二道旨意,以甲午之战中,朝廷军事指挥颇多掣肘不利事权专一为由,宣布仿效德国成立总参谋部,以兵部尚书陈卓为总参谋部参谋长,负责今后大清编练新军及战事运筹谋划。在总参谋部之上,另设立军府,以李鸿章、孙汶、陈卓三人为军府大臣,李鸿章为正,孙毓汶和陈卓为副,一应军国大事,概由军府总揽负责,可不必经军机处直接陈奏。

    比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光绪的第二道旨意则显得厉害了许多,朝中自然不乏有心之人,这个时候见皇上借着朝野内外的这股风潮,对朝局的这一番调整布局,都不免暗暗心惊和感慨。

    设立军府和总参谋部,并可以绕过军机处和六部直接陈奏,明摆着是在分军机处的权了。虽说是以李鸿章为正,孙毓汶和陈卓为副,但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军府究其实是一个空架子,实权其实都在总参谋部陈卓手里,皇上这是在朝廷架构之外,借设立总参谋部将军权牢牢的握在了自己手中。

    再联想到太后的那道拨款的懿旨,此刻谁还能看不明白眼前的大势?太后不过是顺应这份潮流大势,而真正推动这份潮流大势往前走的,不正是如今紫禁城中的皇上?

    晚上还有一更,今天这更来得晚了点,鞠躬致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