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迷雾中的开始(七)-《一个人的甲午》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绍基在心中叹了口气,脸上却是恬淡从容说道,“治小鲜,国事艰难非一日而致,亦非一日之功可就,康先生于维新变法,目光还是要放得长远些,过犹不及啊!………”

    着,吴绍基看了一眼在康有为身后沉默肃立的梁启超,目光一动笑着说道,“今日登门拜会康先生,却还是有事要与康先生商议。康先生的弟子卓如,文采斐然学识过人,我向来都是非常喜爱的,此次奉旨总督两江,想请卓如屈尊到我幕府参赞政务,不知道康先生可准允?”

    康有为正就维新变法谈的兴起,冷不防被吴绍基轻轻一带,就将话题转到了一边,还提出让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梁启超到他幕府,心中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这个,这个………卓如他年轻识浅,恐怕有负制台大人的厚望啊!”康有为迟着,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措辞。

    “无妨,年轻正需要历练,经验也需要积累,卓如大才,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吴绍基轻轻摆了摆手,不动声色的说道,“不瞒康先生,这也是皇上的意思。皇上让康先生主持时务报,这其中的深意恐怕康先生体察的还不够深啊!以舆论为喉舌,不仅是鼓动造势,更加重要的是改造人心,刚刚康先生所言之维新变法,倘若天下人都不知道何为维新,何为变法?昏昏然一片懵懂,试问新如何维?法如何变?………

    如今京城中有嗣同主持时务报,现在卓如又去了两江,将来再有更多的康门弟子,像种子一样撒播到大江南北,引领风气之先维新变法深入人心,方才能有维新变法的根基,这就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道理啊。”

    康有为先是一惊,继而便心中一震,以他的聪明才具自然有些听明白了吴绍基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自己倡导主张的维新变法在皇上眼中还缺少根基,还要等待时机?

    心中藏着些的问有为脸上便有几分阴晴不定,茫然的拱手说道,“既然是制台大人吩咐,学生敢不从命。卓如,以后你就跟着制台大人到两江去,努力学习政务要辜负制台大人对你的一番厚爱…………”

    梁启超慌忙躬身行礼,脸上还带一丝惊诧的神情,那双眸子却是灼灼闪亮倒是有几分处变不惊的味道。

    虽然并不是很明白,皇上何特意交代让自己把梁启超带到两江去,不过梁启超的才华,吴绍基却是向来都很欣赏的章才气纵横又言之有物,尤其是刚刚一眼望去,梁启超于惊异中透出的那份沉稳内敛的神态,倒是很合吴绍基的脾性,心中更是多了份喜爱。

    “不着。我在上海还要停留几日你们这位林启兆林大人还有些事情要商议。卓如尽可妥善安排候我地消息就行了…………”吴绍基微微额首。转头又对康有为说道“康先生。此次登门拜访这里还有一件要紧地事情。需要和康先生细细商议一番。”

    “制台大人吩咐便是。商之说万万不敢当。”康有为客气地一拱手。目光沉沉地望着吴绍基。心中却对眼前这位两江总督忽然有些琢磨不透地感觉。

    吴绍基收起嘴角地笑容。神情一肃正色说道。“自从皇上亲征田庄台以来。我大清一扫先前地颓势。连战连捷。康先生想必也已经听说了。近日我大清又在山东半岛大捷。全歼日军第十七联队。然而眼下要真正打败日本。却又是不切实际地幻想。原因就在于我大清地北洋舰队遭受重创。已无力扼守我大清地海防。没有海军。我大清只能被动挨打。又谈何克敌制胜?

    皇上在田庄台时。便已经谈及要重振北洋舰队。此前也已委托林启兆和英国方面联系。打算从英国购买三艘先进战舰。然而国库空虚。甲午这一战打下来。国家地财政已经到了艰难万分地时候。根本拿不出银子来购买战舰。近日我和林启兆商议。想请康先生出面。以康先生地人望影响。以时务报为喉舌。号召天下募集购买军舰地款项…………”

    听到这里。康有为已经隐约明白了吴绍基地意思。只是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一时他也有些犹豫不绝。沉吟着说道。“为国分忧。学生义不容辞。只是数目如此巨大地款项从民间募集。学生担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误了皇上地大事。”

    吴绍基静静地望着他。从容说道。“不知康先生可曾听说过日本那艘击沉我致远舰地吉野号。当初原本是我大清向英国订购地。日本闻听后。全国上下共同募款。生生从我大清手中把这艘军舰抢了过来。日本这样一个尔小国尚且能够如此。我大清四万万臣民。不要说一人一两银子。就是四分之一。都有一万万两之巨。我大清又有什么做不到地?………”

    停顿了一下,见康有为神情

    吴绍基展颜一笑道,“当然,一万万两不过是个比计艰难,恐怕连一钱银子都是拿不出来的,皇上也断然不会同意从民生上打主意。我和林启兆商议过了,也没有指望太多,只要能够募集60万两左右,我大清的这道难关便是过去了,将来展布经济,未尝不能改变我大清财政捉襟见肘的局面,不知康先生以为如何?”

    这其中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吴绍基没有明言。便是这件事情只能由像康有为这样的在野清流来做,而不能由朝廷出面。皇上刚刚站稳脚跟,这个时候向天下募集款项,难免会遭人诟病,以为朝廷如当初办海防捐般巧立名目,不仅会质疑皇上治理国家的能力,于皇上将来展布新政的大计也会造成影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