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草原养鸡】-《魏延的种子三国》


    第(2/3)页

    圈养羊以后,出门带把镰,回来一捆草,能充分利用起闲散的劳力,能做到家家户户养羊,这样一来,不仅牧民可以养羊,农民也可以养羊。

    圈养是把羊群集中饲养,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羊群疾病传播,瘟疫再来的时候,不会出现死上万只羊的现象了,在草原上放养山羊,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夏肥、秋壮、冬瘦、春死这样的随季节变化的不良现象,一旦圈养,这种情况便不会存在了。

    另外呢,我们一直在贯彻大汉一人一杯奶的计划来增强我们大汉人的体质,除了牛奶外,便是羊奶,实际上,羊奶喝起来比牛奶对人体更有益,但局限于羊的体形和产奶期,羊奶产量很少,圈养羊以后,可以便于集中产奶,能极大地提高产奶的集中度和产量。”

    魏延这个命令推行下去的时候,负责宣传这个政策的畜牧学院的学员们,都耐心地讲解放养羊的弊端和圈养羊的益处,自此以后,不仅魏延控制下的河套草原上少有人在草原上放养山羊,连漠北大草原上的牧民也渐渐学得圈养山羊,但这样并没有减少山羊的数量,反倒因为中原很多州郡的百姓学着圈养山羊来增加收入,使得山羊的数量比之前还多出了一倍,羊奶、羊毛、羊绒、羊肉、羊皮的供应也得到保证,却没有对草原的水土造成威胁,因为习惯了圈养以后,大家都懒得去放养了。

    “牛呢?”田畴问道:“牛是不是也要圈养起来?”

    魏延稍微想了一下,笑道:“牛、马这些大型牲畜,可以圈养、放养相结合,具体的饲养技术,我不再赘述,你们太仆寺的专业人员好好研究,我的要求是,在保持目前的草原水土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多饲养一些牛。第一,我们现在开发河套,急缺耕牛;第二,想要做到大汉每人一天一杯奶的计划,奶牛也要增加饲养的数量;第三,我们需要大量的牛皮来做皮甲,因为这三点原因,牛的数量不妨再增加一半,一半圈养,一半放养。”

    魏延想到后世风沙弥漫帝都的惨痛教训,想到大草原将近三分之一都被沙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只是减少放养山羊是不够的,对保持水土、防止大草原沙化,还必须做出更关键的行动。

    魏延对那三十多万匈奴牧民提出了一个“草畜双承包制”,这是从后世蒙古自治区那里学到的措施,魏延又根据东汉末年的实际情况做了一番变动。

    这个制度具体说来,便是这河套地区所有草场都归魏军所有,然后均分给每个牧民一百亩的草场供他们放牧,若是这户牧民有八个人,便有八百亩的草场,这个草场一旦划定,就永远是这户牧民家的,这户牧民不能再逐水草迁移,这户牧民要每人每年向官府交一头牛或一匹马或五头羊,作为承包这片草场应缴的赋税,这户牧民不再逐水草而迁移,就要为抵御灾害天气开始学习圈养、学习种植牧草。

    魏延颁布下这样的制度,不但是为了保护水土防止草原沙漠化,更是为了控制牧民,若是任由他们自由迁移,只会白白便宜了漠北草原上的那些鲜卑人、丁零人。

    这项制度有一个强制性要求,就是每个牧民承包的草场上都必须要种上牧草,不能再靠天给草,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草被牲畜啃光,要牧民们学会种草,尤其是对那些退化的草地,更要用松土、轻耙、浅耕翻、补播等农业措施来促进退化草地的恢复。

    草地退化成沙漠,主要动因是草少且严重失衡,只有通过强制牧民种草,提高人工草料生产能力,增强家畜生产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加快牲畜周转,才能实现退牧还草,以休养生息,才能促进草原畜牧业从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半集约化经营转变。根据后世的经验,在退化羊草草地上补播羊草能使其生产力在二三年内达到与自然恢复的羊草草原一样,是实现快速恢复的有力措施,一亩人工草地,可使十亩天然草地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一百亩沙化退化草地得以恢复重建。

    魏延还提出了一个促进草原水土保持且能让牧民增收的良策,也是魏延将来准备实施的一个大战略,“禽北上、畜南下”,“牧区养禽、农区养畜”。

    简单来说便是,在草原放养家禽,在内地圈养牲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