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桐剪秋风 蕉下醉卧-《红楼草根攻略》


    第(2/3)页

    因为是金秋时节,园子里菊花盛开,她便重开菊花社,依旧以菊花为题,不过,并不要求众姐妹赋赐,而是各自把自己当年所做的诗句誊写在宣纸上,再由惜春添上水墨菊花,依旧沿用当年的别号,让人用上等的蓝田玉,赶着雕刻了“潇湘妃子”、“蕉下客”、“枕霞旧友”、“怡红公子”、“稻香老农”、“菱洲”、“藕榭”等各人的篆刻印章备用。

    史湘云寻思,虽然有“菊花诗社”的主题吸引顾客,可是,“刺玫瑰”让把门票增加十倍,分明是不准备届时不想太过拥挤的意思,毕竟,昂贵的门票并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所以,她预计顾客人数不会过平日的五成,便让按照平常六成客流量准备茶点。

    没想到,不知道哪里传出小道消息,说是“菊花诗社”还会展出薛贵妃的诗词和墨宝,连贵妃在闺中的别号也打听得清楚,说她果然有母仪天下的风度,年少时就被以“蘅芜君”冠名。

    如此一来,就连那些自命清高,平日里不愿涉足娱乐场所的官员们,也都动了拍马献媚之心,天没亮就让家奴去大观园门外排队,唯恐没有机会瞻仰贵妃墨迹,以后在官场论及贵妃文章,交流当日感受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那天一早,史湘云就接到出售门票的主事禀告,说是售票室窗外,各家的奴才们排起了长队,只怕,今天的客流量要创历史新高。

    史湘云立马来了精神,先让翠缕通知厨房管事,茶点加倍准备,又亲自去和林黛玉商议,要借用贾府的奴才们去“醉红楼”帮忙应酬。

    当日,“醉红楼”客流量果然创下历史新高,那些官员们虽然并没看到贵妃的墨迹,却是大开眼界,原来,“醉红楼”并非那些秦楼楚馆可比,除了怡红院,还有很多斯文风雅的去处,藕香榭隔着荷塘听曲儿,也与别处大不相同,坐在缀锦楼里吃着别的酒楼里品尝不到的美味佳肴,享受奢华却不庸俗的贾府试服务,那是真正的王公贵族般的体验呀。

    贾府的小姐们自然不会抛头露面,可是,茜云纱后面若隐若现的身影,犹如雾里观花,淡淡的墨香,越让人浮想联翩。

    先从里边传出来的是怡红公子的《种菊》,贾蔷在外间应酬,亲自展开吟唱道:“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醉酌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这是贾宝玉年少时的诗作,这次本就是用来引玉的,意境自是一般,不过,众人都知道,贾大人的书法是一流的好,他又是陛下的心腹之人,自然引来一阵喝彩。

    第二幅字画还没呈出来呢,就听宫里传来圣旨,说是“醉红楼”今日的所有书画,都将现场拍卖,所得款项将用来充实漠北屯田基金。

    这也是贾探春出的主意,自听说青儿的一系列策划之时起,她就蹩了一股劲儿,想要和那小丫头一较高低,她说服众人,说是假借皇帝之名敛财,就算捐出一半,收益也自然不菲,何况,这样做是一举三得,贾府得了实惠,还落得好名声,皇上解决了屯田经费的不足,自然会记住贾府得好,众位官员也得掂量荣国府在皇上心里的分量,青儿姑娘自然不会反对,倒要暗自佩服贾府三姑娘果然技高一筹。

    关键是,薛宝钗的墨宝也有了公诸于世的机会。

    菊花诗社,记录着他们姐妹最美好的少女时代,探春希望每个人的诗词都能流传于世,就算将来她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金陵,朝野上下也会记得,茜香国王子妃,或者,不久的将来要说茜香国王妃就是诗词书法名冠金陵城的贾府三姑娘。

    探春心里清楚,若单论诗词上的造诣,她自然是比不得林黛玉和史湘云,比之宝姐姐也略有不足,可是,她的书法却是堪称大家,只是不为世人所知而已。

    宝玉的《种菊》被一位带着假面具的公子拍得,买家没有留下姓名,座中的某位公子说,听声音和身形举止,那人似乎有些像忠顺王爷包养的戏子,哦,对了,名叫琪官儿。

    这幅字画底价不过十两银子,被一个拍马的官员一口价涨到二百两银子,另一个官员毫不犹豫的涨到三百,两个人正在竞相叫价,就听一个温润的声音报价到:“我出一万两。”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讶地看过去,只见那人一袭华丽的白色团花锦袍,长身玉立,可惜,脸上带着一个京剧脸谱面具。

    这个价位自然没人再与之竞争,紧接着,宝玉的另外一幅《访菊》传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