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神门之乱(六)-《墨尘江湖》
第(2/3)页
“转机……”
这声音似乎有些犹豫,又似乎经历了一番挣扎,直到最后才坚定了决心:“也算是有转机吧……只不过或许与你洪门主又寄出了一封信,是往北边寄去的。”
“北边……”胡云感觉自己鼻腔一塞,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再接着,便是一股热流直冲脑门。
通敌叛国?
这四个伴随着热血,一同往胡云大脑涌去。
阳非秋笑了笑,又摇摇头说道:“不错,我本还想说要不要和你说说东晋时神门蛇鼠两端的故事,现在看起来,或许是没有这个必要了。正如你所言,隐门从来都是这样,自古有之,李唐之时,安史之乱中,本门便在长安城破之后,投奔了之后被定为反贼的安禄山麾下,几番反转,这才重归李唐……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
虽是轻描淡写一句“成王败寇”,但胡云仍是怒火中烧,平日里胡云便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最厌恶那些弃国弃家,投奔贼人的大奸贼,但得知自己这一身武艺,来自于因为利益不合,便将家国抛弃的隐门之时,对于自己这身武功,胡云却也生出满满的厌恶。
“自此往后,隐门便投奔了大辽?大辽能拿出什么做交换?塞北草原?银子?美女?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天下武林豪杰,九成都在中原,隐门投奔了大辽,是想要做茫茫牛羊的江湖霸主么?再者说来,大辽没有多少江湖人,根本不需要‘以江湖制江湖’,隐门又能给大辽什么东西呢?”
一连串问题,好似连珠箭射出一般朝阳非秋射来,但阳非秋有哪里会有半分慌乱?他只是无奈地笑了一声:
“北边契丹大王,正是在那一年死了一个,又换上一个新的,他们本来还要洪门主刺杀赵匡胤,只可惜赵匡胤本人就是一位绝世高手,再加上称帝之后他身边禁军卫士也都能够媲美江湖之中顶尖高手,洪门主刺杀赵匡胤的行动,又怎么可能成真?赵匡胤不死,契丹人就绝不敢南进半步,当初对隐门许诺的武林霸主之位,自然也就不能兑现……说起来,还真该感谢洪门主还知道深浅,那颗心还存有半分理智,否则我也不可能身在此处,做他们眼里的提线木偶……”
阳非秋话中之意再明确不过,说得轻描淡写,但胡云却知道,阳非秋对于这些叛国行为有多么深恶痛绝。联系到阳非秋在隐门覆灭之后,便加入了与赵匡胤有着“合作”的神门,如今还在负责江北武林与朝廷的联系,试图让神门成为朝廷放在江湖之中的一柄神剑,倘若阳非秋当年果真支持隐门投奔大辽,又怎么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安稳?
想通这一层后,胡云心中多多少少好受了一些,至少这个被自己敬重的人没有违反原则,没有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等到数年之后,这件事才因故东窗事。那时与大宋关系一直不好的隐门已经渐渐势衰,再加上部分弟子已经到了辽人那儿,隐门已经处于最衰弱的境地,虽然这种衰弱比起当今神门来说,还是一个庞然大物,但在当时,隐门已经被视为一只垂死大马,虽然又重又大,但在江湖之中已经听不到隐门的声音了。隐门不露面,少林、昆仑这些一直被隐门压了半个脑袋的门派,自然也不会去到处寻找隐门的踪迹,他们虽然苦苦盼着隐门衰落,却还没有胆子去招惹隐门……”
胡云听到此处,心中不由得暗想:“难怪这江湖中四五十岁的前辈,对于隐门几乎没有半点印象,即便是六七十岁的老翁,对于隐门也是含糊其辞……若不是满兄弟将他爹告诉他的话酒后失言,透露给我与张兄,只怕我连隐门的存在都毫不知晓……”
“偏偏在此刻,隐门内一些弟子还得知了真相,其中便有人向大宋告了密,隐门自此成了魔门。说来可笑,当初洪门主本想垂死一搏,却不料最终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本还能让偌大隐门保得存续,但洪门主终还是押错了宝,最终输得一干二净不说,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这么说……所谓六大派围攻魔门……也是唬人的胡言乱语了?”
阳非秋听见胡云这个问题,又是一阵大笑,笑声之中是说不出的鄙夷:“六大派?什么六大派?若不是凭着三千禁军强弩铁马床子弩,莫说是六大派,即便是整个武林数万人将山头围着,只怕也没法子攻进去……军队成群,倒是比咱们这些乌合之众要强得多。”
话末,阳非秋语气却变得极为悠长,提起往事,似乎又勾起了他一些不太愉快的回忆。
“那天夜里的真相,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若不是有一条密道,只怕连我也无法脱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