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特赦-《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2/3)页
魏征捊须而赞:“精辟!”他接着说道:“枉顾国法而不治的后果是律法体系的崩塌,还请皇上莫要因功废私,自从我大唐建国以来,从未生如此恶劣事情。若因为私事,人人都可以为了一已之私而出卖重大军情,那国法何在,大唐的纪律何在?””
魏征这番话可谓锵锵有力,掷地有声,一字一句,说的是唾沫横飞。同时,在秦风看来也有些咄咄逼人。
“魏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凡事都有一些意外嘛。”秦风本来对魏征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此刻却觉得他没有那么讨厌,这种法律坚定的维护者在21世纪已近绝迹了,不管他言辞如何,但是他都值得尊重。
不过为了不让李世民认为自己是反复无常的小心,秦风此刻只能硬着头皮怼上魏征,“魏大人,我来问你。律法存在的意义何在?律法存在的目的何在?”
“自然是为何教化万民,约束万民!”魏征想也不想的如此回答了。
“好。可是我在读书时,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关于律法方面的事情,我就算想破了脑袋也解决不了,还请魏大人不吝指教。”
魏征道:“请说!”
秦风向魏征拱了拱手,道:“那晚辈就放肆了。具体的事例无需详谈,那个法,县令遇到的难题是这样的:一个人看着另一个人即将死在自己的面前,他有两个选择,一、眼睁睁的看着,让他死在自己的面前,不闻不问。二、出手相救,但如此却会触犯到律法。这人该救还是不该救,”
“一切应当遵循律法!任何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魏征毫不犹豫的说。
“魏大人的选择是不救,因为你要守法,可是当某一天,你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会向一个冷血畜生一样,站在一旁,冷眼看着那可怜的人在眼里慢慢的死去,看着一条人命在你眼前消失吗?”
“这……”魏征也不知如何回答。
“你刚才也说过,人命关天,法存在的意义是约束万民,是为万民某福。但因为守法,将人命视若无睹,这跟畜生有什么两样,这法当守,还是不当守?请大家告诉我!那个为了救人而触犯了律法的人应当如何处置?”秦风扫了苦苦思索的众人一眼,含笑而问。
“你呢?如果换成是你,又当如何?”过了半晌,李承乾把问题又抛向了秦风。
“我也不知道!”秦风笑了一笑,道:“可那个县令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值得我们借鉴。”
“说说看。”李世民饶有兴致的问。
“先,县令调查事件;其次、反复思索其行给天下造成的伤害大,还是好处多,确定此人触犯律法确实是件利大于弊,当证明确凿,一切都是利大于弊的时候,该县令进行了第三步,那就是广泛的征求民意,从诸多民意里抽出千人的答案,最终,有九百多位百姓支持了救人者时,于是县令向朝廷申请了特赦,朝廷了解了事情的缘由,毫不犹豫的顺从民意,对救人者只进行了象征性物质上的处置,而后特赦了救人者,并从道德的角度上大力的宣传。话说回来,如果那个朝廷为了维护律法而重责或许杀了救人者,那么,那个国家的百姓遇到类似的事,谁还会出手救人呢?其后果又是如何?”
抛出了两个问题后,秦风自问自答道:“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后果是人情冷漠、后果是世态炎凉、后果是见死不救、后果是相互提防与戒备……”
“陛下,关于对侯君集大将军的处罚,臣认为不防借鉴这个法子。虽说他泄漏了军情,可毕竟没有给大唐造成什么危害,不仅如此,反而让臣轻而易举的歼灭了乌蒙部,以及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的四万精兵,正是这一战,为东突厥的分裂、覆灭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侯君集在这件事上,他是立了功的,再加上在一统天下之时,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故而,臣认为可以对他执行特赦。当然,为了杀鸡儆猴,为了警示后人,也应适当的进行一点处罚,要不然,确实难以服众。”
李世民见魏征都不说话了,便长叹道:“也罢,就按你说的办,对侯君集进行特赦吧!虽说侯君集做了很不光彩的事情,可毕竟是我大唐功臣,为了避免百姓们误以为朕的心腹都是心胸狭隘、妒忌贤能之徒,此事朕也就不公布了,给他,也给我大唐留点颜面。先,令侯君集去大唐英烈塔叩谢罪,其次,由于他品德不端,就另外朕给他一项任务,此后五年,就让他在潞国公府里好好的学一学如何做人的道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