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再无龟山先生-《宋末风雨之白衣天下》


    第(3/3)页

    满堂的儒生闻言纷纷过来见礼,老儒生微笑还礼,随即转头对王伦深施一礼道:“老夫曾拜入程先生门下,不好改投他门,否则无论如何也要投入半季先生门下。饶是如此,老夫厚颜还请半季先生收纳老朽,让老夫在东篱书院中求学,以便得闻先生大道。”

    满堂名士包括赵明诚夫妇在内无不惊骇,王伦也如遭雷击,他已经很清楚自己面前之人是谁了!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学者称龟山先生。祖籍弘农华阴,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人。

    杨时自幼在将乐县城含云寺和杨希旦“西斋”读书,于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历任徐州、虔州司法和浏阳、余杭、萧山等县知县以及无为军判官、建阳县丞、荆州府学教授、南京敦宗院宗子博士、秘书郎、迩英殿说书、右谏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给事中、徽猷阁直学士、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南宋绍兴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83岁。南宋朝廷赠左大中大夫、谥文靖,加封太师,又追封吴国公。明代时获封将乐伯。

    杨时学问渊博,有经邦济世之才,为官政绩突出,爱国恤民,清廉正直,先历官之处“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他学于程颢、程颐,同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著名的“程门立雪”之事,便是他留下的一段美谈,他又与罗从彦、李侗并称为“南剑三先生”,被后世尊为“闽学鼻祖”,将“二程”洛学传播至东南等广大地区,在“二程”和朱熹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闽学及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为理学南传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伦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在这里能碰上这个之后百年大宋的文坛领袖,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在这当时大儒面前,王伦丝毫不敢拿大,用手先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强行让自己回过神来,随即也是一躬到地:“中立先生乃是当代大儒,若肯屈尊降贵到我东篱书院,实在是晚生之幸也。”

    杨时慌忙扶住王伦,正色道:“半季先生,万勿如此,老夫虽然痴长几岁年齿,但学无老少、达者为先,先生所言让老夫如醍醐灌顶,老夫坦言,先生之才绝不再老夫的恩师程氏兄弟之下,也不在濂溪先生之下。今日得闻半季先生所言,如拨云见日,老夫甘愿在东篱书院天天聆听大道,再无他念。”他微微一沉,随即道,“不过刚刚听先生所讲‘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似乎言犹未尽,敢问先生,如何熟读而精思?”

    王伦也不答话,走到已经呆若木鸡的赵明诚旁边的书桌旁,提笔写下四句话,随即交给杨时。

    杨时定睛一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杨时眼中尽是激动,大声道:“不错,果然不错,半季先生不愧是当世奇才,所言尽是至理。”

    王伦不意外杨时的反应,在场众人,只有杨时对理学研究至深,王伦所言乃是理学集大成者,也是理学第一大师朱熹的经典言论,朱熹乃是理学之圣的存在,他的言论自然足以让杨时拜服。

    众人虽然不知道杨时为何如此,但是杨时的才学众人都是知之甚深,单纯从学术角度上说,当今大宋绝无一人敢说自己比杨时强。众人看到杨时都如此推崇王伦,甚至于刚刚还以师礼待之,甚至于连官都不想做了而要去东篱书院,当即纷纷表示愿去东篱书院讲学论道,王伦心中大喜,不过心中也暗自好笑:“看来日后再无龟山先生,只有梁山先生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