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民族特点;天时与地利-《后明余晖》
第(2/3)页
翌日早晨,各部主官受命前往总兵处开会。
天色灰蒙蒙的,又厚又低的云层呈深灰色,海军基地的气象观测站报告有六成概率在三小时内降水,等级为中雨。
“总兵官到!”
一个中等身材的老者背着手走了进来,他便是江南都督府同知聂铨。
这位指挥官让人觉得他就像是前来巡游的,虽然看着神采奕奕,但是举手投足间都表露出一种随意之感。
聂铨如今六十有七,广州人士,是平乐伯府的旁支,倒也算勋贵后裔,不过能在有生之年升至少将,主要还是归功于自己当年争气。
日本人与历史上如出一辙,同样侵朝,明军时隔三百年不得不再次参战。这场陆战进行的其实并不顺利,维新以后参照西方列强建军的日军战力不错,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参战明军一度只能转为防守来维持战线。前后几个月,拿的出手的战绩没多少,当时还只是一员队官的聂铨位列其中。
不过随着海战落幕,陆战的胜负就不存在悬念了——水师封锁海峡以后,侵朝日军随即完蛋。
“好,今儿也不多话,直奔主题去。来,把进军方略都拆封了。”
“是。”
众人随即拆开了放在桌子上的密封的作战计划书,然后迅速浏览了起来。
在场的将领都是一溜儿的准将和上校,均为高级军官,身着蓝绿色海军陆战队常服的周长风在这一帮子人之中显得相当突出。
明军的军衔制比较有特点,平时也同时存在上校和准将,分别是旅级单位的正职和师级单位的正职,少将就已经是相当高级别的将领了,中将更是全国也没多少个。
上将、或者说大将军,根据条令规定,那是战时才能授予的最高荣誉军衔。
作为军级指挥部的总兵处设有参谋、后勤、军政、军情四个部门,各有一员佥事负责相关事宜。
军情佥事缓缓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将领们,开口道:“大都督府情报处密切关注着其朝廷的态度,目前,倭国朝廷的主流态度仍未明晰,只能说大体上倾向于乖乖顺从。”
“大军压境,螳臂当车毫无意义,肯定会服软的。”十三师师长理所应当地说。
参谋佥事、或者说第二军的参谋长是个与刻板印象相反的壮硕大汉,他随口嘀咕道:“指不定要闹一出兵变,逼迫抵抗。”
“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不至于那么愚蠢吧?”有人说道。
七师师长笑着回道:“哪能假定人家是俊杰?自古以来不识时务的人多了去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谈了几句,气氛融洽,接下来很快就是具体的任务分配。
理所应当的,无论是否会遭到有组织的抵抗,陆战一团都将作为开路先锋最早登陆,占领码头。
至于其它单位,如果未遭到大规模抵抗,那么就轻松愉快地在码头停泊上岸;反之,则依照作战计划按部就班地登陆。
第四师在东京西南10㎞处的三个登陆点分散上岸,那儿在川崎地区。
第七师在东京正东13㎞处的四个登陆点分散上岸,大致在船桥地区附近。
第十三师作为预备队,视情况而定随时出发增援。
可以说一旦日本人坚决抵抗,率先登陆的陆战一团必将遭受巨大压力。
两个师团再不济也有实打实的三万余人,纵然装备和训练水平都不咋地,但谁也没发保证对方不会发狂。
如果执意要做最后一搏、同归于尽,这三万余人不计代价的发起大规模反击,陆战一团虽不至于守不住滩头阵地,毕竟己方海军舰队会尽其所能的提供炮火支援,但是惨重的伤亡恐怕是不可避免的。
十三师师长就在周长风身边,他拍了拍后者的肩膀,爽快道:“放宽心,真要那样子,海军炮击能争取很多时间,我部会尽快增援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