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巴黎和会-《1850再造中华》


    第(1/3)页

    “出席巴黎和会的人员确定了吗?”杨烜话音刚落,便见陆雨晨与杨国琛交换了一下眼神。

    杨国琛鼓足勇气,说道:“陛下,臣想自告奋勇,前往巴黎参加和会。”

    克里米亚战争已经结束,参战各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即将在法国巴黎展开谈判。

    早在1854年,普鲁士、奥地利两国宣布保持中立,并秘密结为防御同盟。这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背后捅刀。因为普、奥、俄三国曾经结成神圣同盟,主导欧洲大陆秩序,俄罗斯把普鲁士、奥地利看成了盟友。

    1854年6月,奥地利完成部署,在匈牙利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边境陈兵8万,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两公国撤军。

    此举意味着俄奥传统友谊的丧失。奥地利帝国自此之后,开始积极介入克里米亚战争,调停参战各方。俄罗斯认为英法土同盟国所提条件过于苛刻,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

    1855年12月,奥地利帝国埃斯特哈兹伯爵带着最后通牒到达圣彼得堡,要求俄罗斯接受停战。否则,粤地利帝国将向俄罗斯宣战,直接与俄罗斯为敌。

    俄罗斯已经无力拒绝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只得与列强和谈。根据停战协议,参战各方将在1856年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

    巴黎和会的参与方有:直接参战的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和俄国。奥地利因为提出“维也纳四点”方案也参加了和会。

    参会各国都是俄国的敌国。因此,俄国希望普鲁士出席和谈,以得到它的支持。

    但英国反对,理由是普鲁士没有参战。经过妥协,英法两国同意在讨论黑海问题时,普鲁士可以1841年《海峡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参加和会。

    同样的,俄罗斯希望中国参会,以得到中国的支持。英法同样反对,理由还是中国没有参战。但中国为参战各方提供了军火,英法同意在讨论战争债务问题时,中国可以派人参会。

    杨国琛年近六十,至今没有出过洋,便想借此次机会游历欧洲,增长世面。
    第(1/3)页